患者谢**,男,66岁,因“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氧合低”于-09-03,02:30转入我科。
入院情况:患者自诉年9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隐痛,以剑突下为甚,不向肩背部放射,呈间歇性发作,于进食后明显,伴反酸、嗳气,无畏寒、发热、盗汗,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曾在当地诊所考虑“胃病”,予以“胃药”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可缓解。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均在气候变化及饮食不当时明显,自行服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时轻时重。患者于4天前因受凉后感上腹隐痛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鲜红色血液1次,量约ml,头昏、乏力,医院就诊,考虑考虑“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胃癌待排”,予以“抑酸、护胃、止血、输液”(具体用药不详)治疗,症状无好转,于9月2日凌晨4时出现解暗红色血液3次,总量约ml,感心慌、头昏明显,为求诊治急来我院就诊,急诊拟“上消化道出血”收入我院消化内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及食欲、睡眠欠佳,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年8月31医院)胃镜提示:胃体底巨大粘膜隆起(性质待定)、胃溃疡(性质待定);上腹部CT提示:左上腹混杂性密度占位性病变:考虑来源于胃?性质待定?左肾囊肿;血常规提示HGB94g/L,A型血,Rh(+);乙肝三对、HIV抗体、丙肝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均阴性。入消化内科后,完善入院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66×10^9/L↓、红细胞1.60×10^12/L↓、血红蛋白56g/L↓、红细胞压积14.9%↓;肝功能示总蛋白42.2g/L↓、白蛋白28.0g/L↓;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血清淀粉酶、CEA、CA、AFP均未见明显异常;ABO血型A型、Rh(+)。治疗上予以抑酸护胃、收缩内脏血管止血、营养支持治疗等处理后,患者入科后于21时再次出血出现频繁呕鲜红色血液,总量约ml,输血抗休克治疗,因内科止血效果欠佳,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于-09-:30急诊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胃大部分切除术”。术中发现腹腔内有少量腹水,量约ml,盆底、肝左叶及右后叶扪及小指大结节、胆、胰、脾等未见明显异常,胃大弯底体交界处触及一大小约7.0×6.0cm肿物,分叶状,质稍硬,与大网膜有少许粘连,周围组织水肿明显,胃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大网膜及小肠系膜、肠管壁见多量绿豆大结节,质硬,盆底腹盆腔腹膜扪及多量结节,质硬,根据术前检查及术中探查情况结合术前检查结果,诊断为:胃间质瘤并腹内广泛转移,胃间质瘤并大出血,术中麻醉良好,手术顺利,出血约毫升,因患者术前休克,术中输入A型Rh阳性血浆ml,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9.0U,冷沉淀6U,积极抗休,纠正贫血,术后患者氧合60%。因病情危重由手术室转ICU监护治疗。入科时,患者体温36.0℃,血压/90mmHg,脉搏次/分,呼吸30次/分,经皮血氧饱和度60%,麻醉未醒,贫血貌,眼睑结膜及唇色均苍白,经口气管插管,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HR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探查切口15厘米,皮肤切口对合可,少量渗血,放置腹腔引流管,肠鸣音0次/分,双下肢无浮肿。
转入诊断:1.失血性休克;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双肺误吸性炎症;4.胃大部分切除术后;5.胃底体隆起病变:间质瘤?胃癌?
经积极抗休克等治疗,9月7日拔气管插管,咳嗽有力,经鼻给氧,氧饱和度98%。神志清楚,声音嘶哑,生命体征平稳,未诉特殊不适。9月8日9点左右,患者剧烈咳嗽后,突发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查体:唇轻度发绀,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喘鸣音,腹软,压痛(-),腹腔引流管引流少量黄色液体,肠鸣音2-3次/分。
急行胸部CT检查,示双侧胸腔积液,局限性肺不张,气管隆突上方4cm处,气管四周有异物影,气管狭窄明显。
15:00左右,在局麻下行支气管镜检,术中发现距气管隆突4厘米处,有一开闭膜性活瓣,气管周围白色痰栓,将活瓣及痰栓冷冻取出,创面喷止血,观察无明显出血后,术毕。术后患者呼吸改善,经皮氧合97%。
冷冻钳取出气管内膜性组织
术后病理切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