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突为经穴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水穴、水泉。属手阳明大肠经。扶指旁边,突即隆起,指喉结,此穴在喉结旁,故名扶突。
扶突。扶,帮助、扶持也。突,冲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外热的扶助下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天鼎穴蒸发上行的水湿之气,性滞重,至本穴后无力上行于天,是在心的外散之热扶助下才得以上行,故名。
水穴、水泉穴。穴名之意皆指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头面天部的水湿之源,故名水穴、水泉穴。
扶突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在喉结旁开3寸,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间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
功能:清咽消肿,理气降逆。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治瘿气
扶突穴配天突穴、水突穴、合谷穴。
治喉鸣
扶突穴配太溪穴、天突穴。
治痄腮、暴忤气哽
扶突穴配合谷穴、颊车穴、外关穴。
治咽喉病
扶突穴配天突穴、天溪穴,有行气利咽喉作用。
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咽喉部放散,出现发紧发胀之感。注意针刺不可过深,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应。
灸法
艾炷灸3~5壮,温和灸5~10分钟。
现代常用于治疗吞咽困难、甲状腺肿大、声带小结、声音嘶哑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