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
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
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管插管
PART1经口气管插管1.适应证:有误吸风险、面罩通气困难和需要长时间控制通气的病人,都需要行气管插管。还有一些特定的外科手术也需要气管插管,如头颈部、开胸或开腹的手术。
2.插管技术:通常使用喉镜实施气管插管。最常用的是Macintosh喉镜片和Miller喉镜片。
a.Macintosh喉镜片为弯型,将镜片尖端置入会厌谷(即舌根与会厌的喉面之间的空隙)(图A)。它为口咽和下咽提供良好的视野。因此为气管内插管提供了宽大的空间以便气管导管顺利通过,使会厌受伤减少。镜片的规格有1~4号,大多数成人需用3号镜片。
b.Miller喉镜片为直型,插入后其尖端位于会厌喉面的下方(图B)。挑起会厌以显露声带。直镜片使声门显露较好;但通过口咽和下咽部路径较窄。其规格分为0~4号,大多数成人需用2号或3号镜片。
c.有多种改良喉镜片可以挑起会厌直接显露声带(McCoy)或间接窥视声带(Siker和TrueviewEVO)。
d.病人应置于头部后仰位(鼻孔朝天位)。用垫或枕将病人枕部抬高并使头伸展。一般说来,这种体位能改善喉镜的视野。但是对某些病人,仅颈部伸展已足够满足气管插管和张口。颈部屈曲会使张口困难。
e.左手在接近喉镜柄和镜片结合处持喉镜。用右手拇指和示指剪形运动支撑开口后,喉镜从病人右口角进入,避开门齿,同时把舌推向左侧。不应把唇挤压在镜片和牙齿之间。镜片沿中线进入直到看见会厌,然后抬起舌和咽的软组织,以显露声门。使用喉镜时应上提(图B),而不是杠杆样使用(图A),以防损伤上切牙或牙龈。
f.根据病人的年龄、体型及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型号。大多数女性适用内径7.0mm的导管,多数男性适用内径8.0mm的导管。用右手以执笔式持气管导管,从病人右口角通过口腔进入声门。图C为Macintosh喉镜显露的解剖学景象。如声门不能完全显露,需以会厌作标志,气管导管靠会厌正下方进入气管。在环状软骨和(或)甲状软骨外加压有助于显露声门。气管导管的套囊近端要置于声带下方。气管导管的标记显示导管前端到病人切牙(或唇)的距离。套囊充气量以封闭气道压在20~30cmH2O为宜。
图喉镜检查与气管内插管的解剖关系
A.放置弯喉镜片;B.放置直喉镜片;C.置入弯喉镜片时显露的声门结构
g.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通过监测呼气末CO2或呼气混合气体,以及胃部和双肺野听诊证实。如果导管置入过深,通常会误入右侧主支气管。如仅在一侧听见呼吸音,表明气管导管已经插入单侧主支气管,应回撤气管导管直至能听见双侧呼吸音为止(外伤病人只能听见一侧呼吸音可能提示气胸)。在每侧腋窝上部听诊呼吸音,常可减少因对侧肺呼吸音传导而造成的判断失误。没有单一的完全准确的判定方法,一旦判断错误会产生严重后果。其他的判断方法,如食管球状探头、支气管镜和放射学检查都很有必要。在确定充分氧合和通气之前,都要保持警惕,以免误入食管。
h.用胶带固定好气管导管,胶带最好要超过骨结构上方的皮肤。
3.经口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包括唇、舌、牙齿、咽或气管黏膜的损伤。偶尔可发生杓状软骨脱位、声带或气管损伤。
PART2经鼻气管插管1.适应证:经鼻气管插管并不常见,但是经口手术或者口腔颌面部手术的病人可能需要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用于经鼻气管插管的导管最大直径通常较小,气道阻力相应也较高。因为会增加气道阻力和鼻窦炎的风险,近年来在长时间的手术中很少应用经鼻导管。
2.禁忌证:颅底骨折、特别是筛骨骨折、鼻骨折、鼻出血、鼻息肉、凝血疾病、计划全身应用抗凝治疗和(或)溶栓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均是相对禁忌证。
3.插管技术:用棉签蘸用2%利多卡因与0.25%去氧肾上腺素混合液,进行鼻黏膜表面麻醉和血管收缩。如两侧鼻孔均通畅,选用右侧为佳。这是因为当插入右侧鼻孔时,气管导管的斜面正对平坦的鼻中隔,减少对鼻甲的损伤。下鼻甲妨碍插管通道,并限制了气管导管的型号。女性病人常用6.0~6.5mm的导管,男性病人常用7.0~7.5mm的导管。鼻导管通过鼻孔进入咽部,然后进入声门。插管时可以盲探进行,也可在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进行,还可以应用Magill钳协助。
4.并发症与经口气管插管相似。另外,也可能出现鼻出血、黏膜下剥离、肿大的扁桃腺和增值体脱落。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经鼻气管插管发生鼻窦炎和菌血症的概率增加。
PART3光纤喉镜插管易弯曲的纤维光学喉镜由玻璃纤维构成,许多光纤汇聚构成富有弹性的纤维束,传输光与图像。此纤维束很脆,过度弯曲可能引起光束材料损坏。操作径路可用于表面麻醉,也能提供吸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接近声门时,因为分泌物、血液或透镜的雾气使视野模糊,视野常受到限制。把纤支镜前端浸入热水中,有助于防止雾气。
1.标准设施:经口或经鼻纤支镜气管插管的标准设施包括牙垫或Ovassapian导气管、表面麻醉药和血管收缩药、吸引装置和带有光源的无菌纤支镜。
2.适应证
a.易弯曲的纤维喉镜可用于对清醒或麻醉病人检查气道和插管;可用于经口和经鼻气管插管。对估计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应作为首选而不是最后的手段。
b.对已知或可疑颈椎疾病、头和颈部肿物的病人及病态肥胖或有通气困难或气管插管困难的既往史者,推荐首选应用纤支镜。
3.操作技术:将涂有润滑剂的纤支镜套在气管导管上,吸引管或供氧管与相应的工作接口连接,一只手把持住控制杆,另一只手操纵纤支镜前进。吸引端使用氧气有助于吹走阻挡视野的分泌物。Ovassapian导气管有助于提高病人对经口纤支镜操作的耐受性。在行进中,保持纤支镜在中线位很重要,以防进入梨状窝。当纤支镜在下咽部并朝向会厌时,应将纤支镜前端调向前位,如黏膜或分泌物有碍视野,应退回或抽出纤支镜,以清洗镜头,然后沿会厌重新插入。当镜头进至会厌下,可见声带。镜头以自然位向前推进,直至可见气管环。稳定住纤支镜,将导管向前推进,越过纤支镜即可进入气管。如前进有阻力,需将导管逆时针旋转90°,以避开前部接合处的阻力,使导管通过声带。撤出纤支镜前应看见气管隆突,以确认气管导管位置正确。
本文内容摘自:《医院临床麻醉手册》(第9版,中文版),由王俊科等主译,ISBN:9
美国HandbookofClinicalAnesthesiaProceduresoftheMassachusettsGeneralHospital一书,是由美国医院麻醉科医师编写,其自第1版(年)出版40年来,不断更新再版,现已是第9版。
《医院临床麻醉手册》(第9版,中文版)对麻醉前病人的评估、各种麻醉操作方法、围麻醉期管理等做了详细全面的介绍,非常适合各级临床麻醉医生、内科及外科住院医师使用。
科学出版社赛医学(sci_med)
科学出版社医药卫生分社订阅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