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气管狭窄检查
气管狭窄治疗
多发性气管狭窄
气管狭窄用药
气管狭窄手术
气管狭窄病理

唐都医院胸外科使用4D打印新技术挽救重度

近日,医院胸外科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应用最新的4D打印技术完成一例世界级难度的手术。该例手术目前已经被《中央电视台》《陕西卫视》《西安卫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华商报》等数十家国内主流媒体报道,尤其中央新华社以官方英文通稿的形式向全球媒体报道。显示了医院胸外科在3D、4D打印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的国内领先的优势。

气管软化性狭窄长达6厘米,超过了气管切除的极限长度,而最窄处仅有3毫米,导致患者重度呼吸困难,危及生命。近日,医院胸腔外科利用国际最新4D打印新技术,为这样一例因支气管内膜结核导致的气管软化性狭窄患者解除病痛。

  当接到这个患者时,胸腔外科李小飞主任和黄立军副主任犯了愁,气管软化段超过了气管切除的极限长度,所以不能切除,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案,植入内支架,又会引起排痰困难等问题,李主任突然想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道过一个类似病例,国外专家为一名左支气管病变患者设计了外支架悬吊术,但病变长度仅1-1.5厘米,而这个患者病变部位在气管且长度为6厘米,难度更大。受到上述病例启发,李小飞主任、黄立军副主任、王磊博士仔细研究病变特征后,联合第四军医大学3D打印研究中心曹铁生教授、杨冠英医师制作了3D打印气管模型,充分评估病情后决定实施外支架悬吊术,并进一步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李涤尘教授、贺健康教授团队,为患者量身制作了4D打印气管外支架。

  4D打印是一个国际新概念,比3D打印多了一个时间维度,是在3D打印的基础上,制作一种可吸收支架,通过调控生物材料的种类和分子量,调控支架的降解周期,使这个支架在未来2-3年内逐渐降解被人体吸收,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取支架的痛苦。

  3月28日上午,李小飞主任和黄立军副主任共同为患者实施了手术,他们用4D打印的气管外支架包裹住软化的气管,然后将气管和支架缝合固定,从而使塌陷的气管被外支架吊起,狭窄的气道被疏通,手术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据李小飞主任介绍,长段气管切除术后,需要将患者的下巴缝在胸前一段时间,防止因过度牵拉导致气管缝合口脱开,所以术后患者无比痛苦;气管内放置支架则会引起排痰困难等问题。4D打印气管外支架使用的是可吸收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这样既能有效解决气管狭窄的难题,又能避免内支架植入后的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减少了患者痛苦,是未来气管软化症治疗的有效方法。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将使气管外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必将影响未来气管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

链接如下:

新华社的全球英文通稿







































北京皮肤白癜风
哪里中医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houz.com/qgxzzl/36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