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为一名食道癌致食管气管瘘、气管狭窄的患者放置了“Y”型气管覆膜支架,顺利封堵瘘口并解除了气管狭窄,手术过程非常顺利,目前患者已从重症监护室转至肺病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这是医院独立完成的第一例气管支架置入术,医院在气管并发症治疗上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
患者系五十多岁男性,因食道癌合并食管气管瘘导致无法进食,同时出现重症肺部感染,胸部CT片提示为气管食管瘘。患者已处于肿瘤晚期,身体非常虚弱,已经不具备进行外科手术的条件。同时,患者进食后会出现剧烈呛咳及肺部感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缓解肺部感染及进食困难的要求十分迫切。为挽救患者生命,缓解身心痛苦,介入科立随即制定了周全的治疗方案,认为常规气管及食管支架均无法解决患者面临的问题,必须定制Y型气管覆膜支架。由于患者长期处于低氧状态且肺部感染严重、低蛋白血症,手术风险和难度都很大。
考虑到患者置入支架时呼吸暂停时间较长,手术需要全麻和建立体外呼吸循环系统,担负的风险极大,介入科主治医师刘焕亮联合麻醉科主治医师徐光生和重症监护室专家进行会诊,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进行沟通后,结合患者CT反复计算,精确测量了各个管腔数据后,刘焕亮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了Y型气管覆膜支架。
12月1日晚上18:00时,在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的密切配合下,由刘焕亮医生、李长海医生及刘祥医生组成的介入手术小组,顺利为患者植入了气管支架。手术过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经过麻醉师徐光生医生反复吸痰后,患者血氧饱和度由原来的80%提高到了96%。该手术要求支架置入的窗口时间非常短,从支架输送器插入到放置完成一般不能超过2分钟,否则患者就可能会因为窒息而致命。同时Y型支架定位精确度要求也比较高,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整个团队进行了合理分工与合作,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定位、进导丝、送置入器、分两次释放支架,将Y型覆膜支架成功置入气管及双侧主气管内,前后耗时90秒。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血氧饱和度上升到%,心率由术前次/分降至90次/分,标志着手术成功。
术后X光片
术前CT重建图像
据刘焕亮医生介绍,气道介入治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属于介入手术级别中难度最大的四类手术。而Y型气管覆膜支架是气管支架中最难置入的类型,它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变特征并结合实际解剖特点予以定制。手术既要达到解除气道梗阻或瘘口的目的,又不能阻碍各支气管开口,使支架稳稳置于隆突部,因此对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提出了很高要求。气道介入治疗的部位往往在气管下部,有一些操作时无法使用呼吸机,这期间气管完全堵塞,患者无法呼吸,要求医生必须在3至5分钟内完成,否则患者就会因长时间窒息而威胁生命。支架置入操作中,轻微的刺激患者就会剧烈咳嗽,极易造成大出血。气道介入治疗因为难度和风险都大,且手术需要X光即时定位,手术医生也会暴露在射线中,所医院并不多。
刘焕亮医生特别强调,如肺癌、食管癌、纵膈肿瘤等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位置上的特点,可以侵犯到气管、食管、上腔静脉等,造成恶性狭窄,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头面部及上肢肿胀等,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危重症。气管支架植入术可迅速解除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可解除头面部及上肢肿胀,这些介入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淄博医院介入科咨询电话-乘车路线:市内公交:2、51、58、76、89、96、、、、、、、、、路等到医院(原市八院)下车即到(自火车站往北米路东即到)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