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传送气体和排出分泌物的管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基本特征是组织娇嫩,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损伤,在黏膜上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上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和喉。婴幼儿面部颅骨发育不够完全,鼻和鼻腔相对较小,没有鼻毛,鼻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发生感染,引起呼吸困难。
婴幼儿鼻窦发育较差,上额窦、蝶窦分别于12岁、5岁才发育完全,额窦发育也迟,故副鼻窦炎多见于6岁以后的儿童。年幼儿童鼻泪管较短,患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上行累及眼角膜。
婴儿的鼻咽部和咽腔相对狭小,方向较垂直。扁桃体炎常发生于学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学前儿童咽鼓管粗短且直,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后,易并发中耳炎。
学前儿童喉腔相对较成人狭长,黏膜柔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组织,软骨又较软弱,因此一旦发生炎症,易导致喉梗阻。
下呼吸道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和支气管。学前儿童的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比成人相对狭窄,软骨柔软,肌肉发育不完善,缺乏弹性组织,黏膜柔嫩且富有血管,黏液腺分泌不足,纤毛运动较差,所以不仅容易感染,而且也容易发生阻塞,导致呼吸困难。
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肺内各级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
学前儿童肺的弹性组织发育较差,肺的间质发育旺盛,血管丰富,充血较多而含气较少,肺泡数量少且易被黏液堵塞,所以容易发生肺不张,肺气肿和肺淤血等。
呼吸运动胸腔有节律地扩大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婴幼儿胸廓短小呈圆桶形,肋骨处于水平位,胸廓的前后径与横径相等。其呼吸肌较薄弱,肌张力差,呼吸时胸廓的活动度小,故吸气时肺不能充分扩张,换气不足,使每次呼吸量的绝对值远较成人为小,这与该年龄期代谢旺盛,需消耗较多氧气的特征恰相矛盾,因此只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满足生理需求,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总之,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浅,频率大,肺换气功能差,因而更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应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并尽量多让孩子在户外活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董润叶
值班编辑:侯思彤
责任编辑:范古君
指导老师:路欣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