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异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包括耳异物、鼻腔鼻窦异物、咽喉异物、气管支气管异物、食管异物等,其中像喉异物、气管异物等儿童急重疾病,需要及时处理,不然会引起严重后果。
耳异物常见的外耳道异物有哪些?
1.小儿在玩耍时常常将小物件(比如小玩具、小珠子、豆子等)塞入外耳道。
2.家长为小孩挖耳时将棉签、小纸巾等遗留外耳道。
3.蟑螂、蚊虫等误入外耳道。
外耳道异物要如何处理?
怀疑外耳道异物,家长切勿自己动手!应及时就医,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诊治。
鼻腔异物鼻腔异物是指鼻腔中存在外来的物质。异物可分为三大类:非生物类异物,如钮扣、玻璃珠、纸卷、玩具、石块、泥土等;植物类异物,如果壳、花生、豆类、果核等;动物类异物,如昆虫、蛔虫、蛆、毛滴虫、水蛭等。临床以非生物类异物及植物类异物多见,以小儿患者多见。
小儿的鼻腔、鼻窦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由儿童玩耍时将豆类、果
核、玻璃球、纽扣等塞入鼻孔内,由于异物性质、大小、形状、所在部位、刺激性强弱和滞留时间的长短而表现不同的症状。异物在鼻腔内存留时间过久,极易引起鼻塞、鼻出血、流脓伴臭味等症状。对于一些光滑的异物,甚至可能被吸入或坠落到喉腔或气管内引发窒息危险;一些腐蚀性异物,如纽扣电池等,更有可能导致患儿鼻黏膜糜烂坏死,甚至鼻中隔穿孔等,带来严重危害。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鼻腔异物,切勿自行试图将异物取出,否则可能使异物滑向鼻腔的深部,造成医生取出困难,而且孩子哭闹时容易将异物吸入气道,严重时可能引起窒息。遇到此类情况,家长务必带孩子及时就诊,由医生根据异物大小、部位、性质等采取适当的方法取出。值得注意的是,像纽扣电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即便异物取出后,也很容易发生鼻中隔穿孔,对后期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咽喉部异物两种情形易导致咽喉部异物!
1.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卡入鱼刺、果核等。
2.小儿玩耍,将硬币、玩具等小物件含在口中,容易误吞。
发生咽喉部异物时该怎么办?
咽部异物,尤其是鱼刺,切勿吞饭团、青菜、喝醋等,以免使异物进入更深部位,增加损伤风险和取出难度,医院就诊。
生活中如何避免?
1.教育幼儿进食时不要哭闹玩耍,不要将别针、图钉、硬币等含入口中。
2.尽量不要给幼儿喂食带刺、带骨、硬核的食物。
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支气管异物是由于内源性物质或外源性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所致。临床症状可轻可重,典型症状有阵发性咳嗽、喘鸣,可造成慢性肺损伤,也可以无明显不适。气管支气管异物最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老年人也不少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吸入的异物主要位于支气管,由于生理结构差异,右侧支气管异物发生率高于左侧。硬质支气管镜取异物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现疑似本病则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延迟治疗死亡率极高。
主要病因内源性异物如破溃的支气管淋巴结及各种炎症所致肉芽伪膜分泌物等堵塞气道。
外源性误吸饮食不当,如婴幼儿未生白齿,咀嚼功能差,喉反射不完全。
照顾不周,如进食时哭闹、说笑、进食过快、边吃边跑等。
药物麻醉误吸,气管套脱落等。
昏迷误吸等。
食管异物食管异物是常见急症之一,多在进食匆忙或注意力不集中,食物未经仔细咀嚼而咽下等情况下产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异物种类多样,以鱼刺、肉骨、义齿等最为常见,可有吞咽困难、吞咽疼痛与呼吸道症状等临床表现,本病确诊后,应及时经食管镜或胃镜取出异物。
儿童食管异物儿童天性顽皮好动,喜欢把硬币、证章或其他小物品放入口中,偶有不慎即可被吞入食管。
吞咽功能不健全,食用带有骨、刺或核类的食物,不慎咽下。
进食哭闹或嬉戏,易将口内食物囫囵咽下或将异物误咽。
磨牙不全,食物未经很好咀嚼即咽下,造成食管异物。
耳鼻咽喉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的急症,处理得当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后果,但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异物造成局部感染形成脓肿,继发中耳炎、鼻炎、会厌水肿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耳鼻咽喉部位有异物存留,医院就诊。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为山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团队由多名专业理论深厚,技术熟练、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医师组成。科室配有先进的全自动诊疗台、激光治疗仪、鼻治疗仪、各种类型的内窥镜和耳声发射仪、中耳功能分析仪、纯音测试仪、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稳态听觉诱发电位仪,可针对小儿听力障碍、耳聋基因遗传咨询、中耳炎、耳鸣、眩晕、急慢性分泌性或化脓性中耳炎、先天性耳畸形、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喉炎、喉畸形、气管支气管异物、食道炎、喉气管外伤及狭窄、喉乳头状瘤、音声言语障碍、呼吸睡眠障碍等常见病、疑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山东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