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身体很好的黄阿姨近日总是出现上腹部疼痛,且逐渐加重,还有畏寒、发热的情况,最高体温达到41℃,黄阿姨心里疑虑重重,家人不敢怠慢,赶紧将她送到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消化内科就诊。
入院后经过腹部CT检查,提示肝脏左叶外下段内有一“细杆状致密”异物阴影,其中一半已进入肝脏内。医生怀疑是肝脏异物,肝脓肿。在多学科会诊时,专家组成员综合外科副主任陈熙表示:“肝脏上的异物阴影,这不像是肿瘤。”专家组成员药房副主任药师黄文跃则提出“患者胃部有液体渗出,是否为鱼刺刺穿所致”的猜测。经询问,黄阿姨回忆说,一个月前,她吃鱼被鱼刺卡之后,立马尝试民间流传的土办法匆匆吃了几口米饭,硬生生地把鱼刺吞到肚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肚子疼痛越来越明显,医院就医。
随后,综合外科副主任陈熙进一步研读CT报告,分析得出肝脏脓肿内的异物很可能就是一根鱼刺导致的:“鱼刺是通过喉咙来到胃里,由于这根鱼刺一头非常尖锐,鱼刺在胃里不能消化,通过胃的蠕动,鱼刺慢慢穿破了胃壁后直接扎进到了左肝,不排除鱼刺已移位到肝脏表面。”于是,黄阿姨迅速转入综合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经多学科专家周密分析,患者于日前成功地接受了肝脓肿切开引流术,肝内异物取出术,综合外科副主任陈熙与主治医生吴潇顺利地将鱼刺取出,患者术前发热、腹痛已久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令医生们感到吃惊的是,取出来的竟是一根长达4cm的鱼刺!这根鱼刺靠近腹腔里最大的一根血管,由于扎进肝脏的时间过长,已经引起了肝脏的脓肿。手术时长40分钟,术中出血量20ml。术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目前病情平稳,恢复良好,现在在综合外科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
取出的鱼刺长达4cm
7月15日,广州的覃女士误吞鱼骨,扎伤主动脉并引起感染,命悬一线,经10多个专家救治,才转危为安。
7月30日,广州一45岁男性因误吞鱼骨,鱼刺卡喉拖延3天后呕血,扎破动脉不幸去世......
网络上、电视上诸如此类的报道还有很多。
生活中,被鱼刺卡到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希望通过吞咽食物,把鱼刺顺便卷走,结果越吞鱼刺插得越深,以致骨刺进入食道,单凭肉眼很难发现,需要做透视或食道镜检查。同时会损伤咽喉引起感染,反而增加取刺的难度。
另外,许多人还会想到用喝醋的方法,以为醋能软化鱼刺。但喝醋根本不能软化鱼刺或鱼骨,把鱼刺放入醋中泡一下试试,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如果喝很浓的醋,还会烧伤口腔、咽喉和食道黏膜,导致食道狭窄粘连。
那么,鱼刺卡喉后该如何处理?
1、停止进食和喝水
如果被鱼刺卡喉,要立即停止进餐,禁止餐、水进入,能够避免食物挟裹异物对食道和胃肠造成二次伤害。
2、抓紧催吐
停止进餐之后,建议在第一时间进行催吐,让咽喉部肌肉出现松动,争取可以呕出鱼刺。
3、判断鱼刺卡住的位置
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判断卡住的位置,也可以让其他人看下卡刺的位置,用手电筒等明亮光源查看咽喉部位,倘若肉眼可以看得到,位置很浅,可以用筷子或者镊子轻轻的将鱼刺取出。切忌不要自己盲目尝试用手指去抠出咽喉部的鱼刺,避免对身体造成二次损伤。
4、及时就医
若是不能取出鱼刺,医院就诊。
陈熙主任提醒广大市民,鱼刺卡在食道,处理起来最棘手。因为食道的结构非常复杂,特别是四个狭窄段容易卡住鱼刺,而食管靠近气管、大动脉,随着患者呼吸和运动,鱼刺不断蠕动,随时都有穿透气管壁插入主动脉的可能,危及生命。心脏也在食道附近,还有可能戳进心脏短短几十秒就会丧命。大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鸡、鸭、鱼、肉等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这些食物的小骨头、小刺容易被误吞卡喉,用喝醋、吞饭团、吃韭菜这些土办法都收效甚微,后两种方法甚至可能加重损伤,遇到异物排除困难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争取第一时间得到及时的救治。
文/莫慧妮(综合外科)
图/综合外科
编辑/邓惠文
主编/何永芳
面对新型肺炎!小伙伴们都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
爸妈们注意了:看起来聪明伶俐或难“带”的孩子有可能是学习障碍
好消息,避孕家族增加新成员——皮下埋植!
暑假来啦!家有男宝的家长赶紧看,包皮自检及“丁丁”短小小常识,专家提醒不要错过治疗时机!
精细化发展|桂林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独立开科啦!
一图读懂|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是什么?症状如何?怎么预防?你想知道的在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