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气管狭窄检查
气管狭窄治疗
多发性气管狭窄
气管狭窄用药
气管狭窄手术
气管狭窄病理

醉翁之艺困难气道系列之四经插管型喉

赵曦宁编译葛圣金审校

全身麻醉中保护气道、维持通气和氧合非常重要,不能通气、不能插管可造成低氧血症、误吸、创伤、心动过缓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虽然有一系列评估方法可以预测插管困难的风险,然而仍有约6%的患者出现意料之外的插管困难。作为插管和通气失败的补救方法之一,声门上气道装置不仅可以保护气道、维持通气,还可通过盲探或纤支镜引导的方式插入气管导管。不同研究报道的盲探插管成功率在15%~97%不等,取决于声门上气道装置的类型、患者特征和操作者水平。为研究Air-Qsp自增压插管型喉罩(Air-QspSelf-PressurizingDisposableMaskedLaryngealAirway,MercuryMedical,USA)在成人盲探插管中的应用,KurtRuetzler等开展了一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其结果发表于年Anesthesiology。

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年7月至年6月三个临床医疗中心的例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

纳入标准:年龄18~85岁、体重50~kg、ASAI~III级、预计术后可立即拔管。

排除标准:咽喉部及气管异常(包括气管造口术、感染)、精神异常、有快速序贯诱导指征、怀孕和哺乳期女性。

试验方案:符合条件的患者术前1d进行评估,诱导前预给氧3min,麻醉诱导使用芬太尼、丙泊酚或硫喷妥钠,肌张力及睫毛反射消失后行面罩通气至少2min,随后置入Air-Qsp自增压插管型喉罩(50~70kg使用3.5#,70~kg使用4.5#),并开始机械通气。成功置入喉罩定义为出现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并可提供足够潮气量。漏气压力定义为在新鲜气体流量为3L/min的条件下,调节呼气阀使其以5mmHg的水平递增直至30mmHg,可闻及口咽部气体漏出的压力水平。随后加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或阿曲库铵),TOF监测下腕部尺神经收缩反应消失认为达到完全肌松,再次测量漏气压力。插管操作由麻醉主治及住院医生进行,并在具有丰富声门上气道装置管理经验的研究者监督下完成。插管时如遇轻微阻力,进行抬下颌或旋转导管等微调动作;如阻力明显,则退出导管,即为尝试失败。一次插管失败后重新调整喉罩位置,再次尝试盲探插管,如2次均失败,则改为纤支镜引导插管或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

主要研究结果为2次尝试的盲插成功率。次要研究结果为:置入喉罩时长、盲探插管时长、肌松药使用前后漏气压力、术后并发症(声嘶、咳嗽、咽痛、出血、气道损伤、牙齿损伤、误吸、支气管痉挛)。

结果

该喉罩可以满足99%(例)的患者的机械通气和氧合,置入喉罩平均时长为21s。例患者完成盲探插管,成功率为78%(95%CI,75%~81%)。然而3个研究中心的成功率有显著差异(P<0.),分别为80%(95%CI,75%~85%)、41%(95%CI,29%~53%)及84%(95%CI,80%~88%)。盲探插管的成功率与喉罩置入难易程度显著相关。例喉罩置入成功的患者中,例一次盲探插管成功,94例第二次尝试成功。一次尝试成功率为69%(95%CI,66%~72%),第二次成功率为30%(95%CI,25%~35%)。盲探插管平均时长为26s。使用肌松药前后的漏气压力存在良好相关性。

3%的患者拔管后2h出现咳嗽,4%术后第一天出现咳嗽。23%拔管后2h诉咽痛,其中13%持续至术后第一天。27%拔管后2h发生声嘶,其中12%持续至术后第一天

结论

Air-Qsp自增压插管型喉罩可提供良好的气道保护和通气,经其盲探插管成功率将近80%,可作为控制气道的一种可靠方法。虽然盲探插管不适合在临床实践中作为一线方法推荐,但在困难通气和困难插管的情况下可能有所帮助。在漏气压力水平足够的条件下,可安全使用肌松药。

醉翁之艺的点评

困难气道定义为经过训练的麻醉医生无法对患者进行面罩通气、气管插管或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其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因素、环境因素及操作者的水平三个方面。根据年ASA困难气道管理指南,处理困难气道的非侵入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清醒插管、可视喉镜、使用导芯或交换导管、通气型声门上气道装置、插管型声门上气道装置、不同型号的硬质喉镜片、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以及光棒。该研究结果显示,插管型声门上气道装置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且可以提供盲探插管的条件,可作为困难气道管理的选择方法之一。

既往研究发现多种患者因素与困难通气、困难插管相关,该研究同样发现了4项独立预测因素:年龄、BMI、张口度以及头颈活动度。这些因素可以在预测困难通气和困难插管中提供帮助,但仍需要在独立人群中进一步证实。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遇到预测成功率比较低的患者,也不能排除盲探插管成功的可能性。

该研究中,3个临床中心的盲探插管成功率具有显著差异,可以解释为人为因素在操作中的作用。成功率较高的2个临床中心的麻醉医生在试验实施前即具有足够的经声门上装置盲探插管的经验,而成功率最低的临床中心对这项操作并不熟悉。该研究未对插管中的头部摆放、环状软骨按压和喉罩位置的调整做出统一要求,也未进行记录,也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

麻醉医生通常在使用声门上装置行正压机械通气时,将气道压控制在20mmHg以内,以避免胃胀气、降低误吸风险。另一方面,正压通气时需要足够的压力水平保证通气量。因此,漏气压力水平需要达到或超过20mmHg。该研究结果显示肌松药对Air-Qsp自增压插管型喉罩漏气压力没有显著影响。如果未使用肌松药时的漏气压力大于20mmHg,使用肌松药后仍可维持在相同水平。因此,在漏气压力水平足够的条件下使用肌松药是安全的。另一方面,使用肌松药并不能改善Air-Qsp自增压插管型喉罩的漏气压力。

该研究的优势: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指标客观,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该研究的不足:未控制不同临床中心医生操作水平和环境的差异,未统一体位摆放和声门上装置调整方法,混杂因素较多。

总之,该声门上气道装置可满足99%的患者行机械通气和给氧。盲探插管成功率为78%,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和安全的优势。虽然这种方法不适合作为临床一线推荐,但在困难插管和困难通气的情况下可提供帮助。使用肌松药不会对漏气压力产生显著影响,在漏气压力足够的情况下可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RuetzlerK,GuzzellaSE,TschollDW,etal.BlindIntubationthroughSelf-pressurized,DisposableSupraglotticAirwayLaryngealIntubationMasks:AnInternational,Multicenter,ProspectiveCohortStudy[J].Anesthesiology,,(2),-.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醉翁之艺”系列回顾

点击标题,温故知新

1.醉翁之艺开篇辞——李金宝

2.围术期低血压与老年患者预后系列之一:患者术中低血压与术后急性肾损伤相关

3.围术期低血压与老年患者预后系列之二:老年患者术中低血压与术后心肌损伤相关

4.围术期低血压与老年患者预后系列之三:老年患者术中血压波动与术后谵妄相关

5.围术期低血压与老年患者预后系列之四:患者术中非严重低血压与术后30天死亡率相关

6.“围术期低血压与老年患者预后”系列之五:综述:术中低血压对非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7.“ERASForElderly”系列之一:ERAS策略在老年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

8.“ERASForElderly”系列之二:术前贫血和内科夹杂症影响高龄患者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9.ERASForElderly系列之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houz.com/qgxzzl/596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